ISSN 1680-8428

[專題徵稿] 資訊社會研究:「再探虛擬」專題徵稿 截止收件日期為2026年7月31日

「再探虛擬」專題徵稿

 

1990年代,隨著網際網路的發明與普及,「虛擬」(virtual)這一概念成了當代重要研究主題。Howard Rheingold在1991年出版了Virtual Reality一書,開啟了對於網際網路如何帶來有別於物理真實生活的探究,又在1993年的The Virtual Community一書中描繪了數位空間人際連結與社會關係的形成與影響。其後,Sherry Turkle對於虛擬身分認同的探究更是當代網路文化研究的重要經典。

然而,隨著晚近演算法、人工智能,乃至於VR、AR、MR或所謂metaverse的發展,各類數位與資訊科技已然帶來更為複雜的技術與物質環境。因此,我們似乎有必要「再探虛擬」,探究當代更多樣且交織的虛擬科技與現象。例如,隨著大型語言模型與生成式AI的突破性進展,AI代理人作為一種虛擬將會帶來什麼影響?又該如何理解?演算法與VR科技的發展,讓虛擬替身或所謂數位孿生的實現不再遙不可及,而Vtuber更已是逐漸成熟的產業與文化現象,需要更多的探究。當然,延續著過往的虛擬社群與人際關係議題,在今天充斥著演算法運作的社群與交友平台上,虛擬交友、虛擬性與性別展演、虛擬經濟等現象同樣值得進一步的關注。

循此,本專題希望能夠邀請資訊、傳播及社會科學相關研究領域學者,一同「再探虛擬」,從人文社會科學的視角切入,提供進一步的對話與交流,藉此深化我們今日對於「虛擬」之理解。徵稿主題包含(但不限於)以下所列。本專題截稿日期為2026年7月31日,預計於2027年1月出刊之《資訊社會研究》刊出。

 

徵稿主題如下(但不限於此):

 

          AI代理人

          AI伴侶

          數位孿生

          虛擬替身

          Vtuber

          數位遺產

          虛擬社群

          虛擬交友

          虛擬性/性別

          虛擬遊戲與經濟

          VR/AR科技與文化

 

客座主編:

曹家榮 副教授(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)

 

專題出版說明:

 

稿件中、英文不拘,並請註明為「再探虛擬」專刊投稿,歡迎作者提早投稿。

投稿格式請見本刊網站:https://ccis.dcat.nycu.edu.tw

投稿網站為:https://ccis.dcat.nycu.edu.tw/web/submission/submission.jsp

有任何問題,歡迎來信詢問(journal.ccis@gmail.com)